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  
微信漂流瓶实例分析:如何评估功能设计的合理性?
作者 飞帆网络   信息来源:www.zbff.com   添加时间 2020年02月  返回
我们时常遇到这些问题:● 如何评估一个功能的设计是否合乎情景与需求? ● 竞争对手新推出的功能是基于什么需求?接下来以微信的漂流瓶功能为实例,提出一个通用的功能评估方法(总结在文章最后)。 下图是本文的整体思路:还原 我们先把微信漂流瓶的产品设计使用流程列出来,如下:我们选取流程2作为主要分析对象,如下:那么,从流程2我们得到如下事实的总结: 通过漂流瓶这个功能,用户在与陌生人交谈。 针对这句话,我们对其每个要素多问“为什么”(“为什么”越多,分析则越透彻),如:? 为什么是陌生人? ? 为什么要交谈? ? 为什么通过漂流瓶这个功能? ? 用户对他的行为有什么期待吗?根据总结句,我们进行扩句,把破碎、不连贯的场景丰富起来,利用记叙文六要素(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事件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),还原情景。这里可以结合已有的用户画像使得还原更真实。 这里给出了所有情景分支图(如下图),通过组合基本上可以挖掘出所有的场景。我们开几个正常的脑洞: 脑洞一: 中午午休,室友都睡了,小A无人聊天又无睡意,便想用“漂流瓶”打发时间,扔瓶子没人回应。捡来的瓶子不是没人回应就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,虽然觉得挺无聊,但总算是在等待和无聊中把这一个小时熬过去了 脑洞二: 小B上午跟女友吵完架,整个下午发消息女友也不回。小B觉得这次完全是误会,却又没有合适的熟人倾诉,只好在“漂流瓶”扔瓶子。本以为无人回应,最终和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姑娘聊了起来,给了小B很多建议和感情上的支持,一下就说了两个小时,最后小B认真感谢了那姑娘,之后想了想还是把瓶子删掉了。小B把心中的郁闷发散掉了之后冷静了很多,便又去找女友了。 脑洞三: 小C远离家乡在外打拼,受了委屈…. 提炼 根据这几个情景,回答上面的问题:1.为什么是陌生人? 答:交谈压力小,并且反而不担心隐私泄露;陌生人多种多样可能发生不同的故事;生活中无交集没有后顾之忧 2.为什么交谈? 答:猎奇;寻求理解和支持;发泄情绪;交流想法、交换信息 3.为什么通过漂流瓶? 答:这个可以快速找到陌生人;可以实现交谈;随时可以终止谈话以及摆脱关系 4.用户对其行为有什么期待吗? 答:实现沟通以释放某种情感;安全,无隐私泄露根据以上回答,我们就可以对总结句进行补充:用户希望通过“漂流瓶”这个功能安全、私密地实现与陌生人交谈达到释放内心情感的效果。以上就是使用“漂流瓶”这个功能的用户的动机与需求,关键点是【安全私密】、【释放情感】。 据此,我们可以得到需求达成的路径,如下:重新评估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比产品设计使用流程与需求达成路径匹配度,跟结合具体的情况就可以实现对现有功能及其流程进行完善。这个过程中注意【安全私密】、【释放情感】。经过对比,我们发现从这个流程我们其实还可以简化,使得“漂流瓶”变成如下的功能: 【发现】中点击“与陌生人聊天”,实现自动匹配进入聊天界面,此界面有“重新匹配”和“结束聊天” 这个改进在逻辑上是可以满足需求的,并且还能优化流程,但是这样改进真的合理吗? 全局审视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:把功能放在整个产品背景下全局地去评估。 (以下都是自己关于微信漂流瓶的进一步讨论,大家可以跳到最后总结。但是一定不要少去这个重要的步骤。) 现在我们来讨论“漂流瓶”这项功能与微信整个产品之间的关系微信:当前中国最大体量熟人社交软件,腾讯生态中重要的全能连接器。 漂流瓶:与“摇一摇”从2011年10月1日微信v3.0上线至今,现与“朋友圈”(2012年4月9日微信v4.0上线至今)、“附近的人”(2011年8月3日微信v2.5上线至今)处于同一等级结构中,其中“漂流瓶”“摇一摇”“附近的人”基本都属于陌生人社交范畴。2010年9月28日,QQ邮箱推出漂流瓶,在大体量用户下做实验,漂流瓶这个轻SNS类陌生人交友在PC端获得巨大成功 “漂流瓶”与“摇一摇”在微信v3.0同时推出(“摇一摇”更成功),满足了无穷尽的寂寞之心,同样实现了用户增长 所以说现在很多人看来“漂流瓶”很不合理,里面充斥着大量广告、垃圾、黄色内容,但其存在是有历史原因的。 整体而言,“漂流瓶”只是微信的一个额外辅助功能。 但就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,微信用“漂流瓶”掩饰了人们潜在的动机,并让用户在最小的压力下,让内心情绪有地方可以释放。这一点想必也就只有Allen张敢做吧 上面提到的改进功能,虽然能在流程上简化,但在情感上是赶跑了用户的,改进并不合理。 “漂流瓶”可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,这里只是借用“漂流瓶”来简单地分析,就不妄下定论了。 总结 到此为止分析结束,现做出总结:通过列写流程分析破碎的场景,之后通过丰富场景还原真实情景,并对用户需求进行提炼,最后通过需求达成路径与产品设计使用流程进行对比,对功能作出进一步优化,最后全局地审视功能改进是否符合整个产品。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达到还原情景,反向推演需求的效果; 通过对功能多次循环评估,实现验证功能与情景、需求的匹配度; 最后一定要注意把改进了的功能放到产品整体背景下全局地审视,脱离了整体,再好的功能也只是无用的画蛇添足! 作者:王炳棠(705136230),大三在读,撒娇打滚求实习,欢迎交流。
网页设计 | 网站建设 | 网络公司 | 网站建设 | 关键词优化 | 网页制作 | 网络推广 | 旧版官网 | 关于我们 | 企业邮箱
传真:0533-8952199   服务热线:0533-7777686(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)   公司网址:http://www.zbff.com
Copyright © 2013-2025 『飞帆软件』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公司总部: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古玩城334号

鲁ICP备20002476号-1

鲁公网安备 37030502000182号